高校书记校长密集发声!为这2个字
今年全国两会期间,为了教育,多所高校书记校长密集发声,涉及高校国家奖学金、人才成长、学科专业、人工智能与新文科等方面。
对此,中国青年报(ID:zqbcyol)进行了梳理,一起来看看吧。
30秒视频速览
↓↓↓
调整高校国家奖学金
全国人大代表、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表示,高校国家奖学金有利于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等接受高等教育,应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,作出适当调整。
严纯华建议根据居民收入水平、物价水平和学生学习生活成本等指标,经过专家论证、科学测算,合理提高高校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。研究表明,生均获奖比例影响国家奖学金激励作用有效发挥。建议适度增加高校国家奖学金奖励名额,保障国家奖学金覆盖面,形成争优向上的良好氛围,提高资助育人成效。
大力提高荣誉和薪酬
建立各类人才成长的“立交桥”
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,需要一支规模宏大的卓越工程师队伍。为加快建设卓越工程师队伍,全国政协委员、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建议: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,加大对国家急需紧缺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支持。大力提高荣誉和薪酬。应出台政策将企业参与高校工程师人才培养作为企业责任,建立考核评价体系,与学校共同设立大学课程、行业实训相结合的教学培养模式。建立高校工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标准体系。
方守恩表示,建立各类人才成长的“立交桥”:研究型大学以培养工程领域科学家和卓越工程师为主要目标,应用技术型大学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,职业教育大学以培养技术操作型人才为目标。
对西部地区高校、医疗机构
加大支持力度
全国政协委员、四川大学校长汪劲松建议对西部地区高校、医疗机构加大支持力度,围绕高原病的发病机制、预警干预、新药及医疗设备研发、临床转化等开展多学科协同攻关研究;对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方案和支持力度,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高原医学基础研究设施。
汪劲松表示,由于缺氧和氧代谢功能障碍,在高原地区生活会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。高原医学存在急慢性高原病的关键发病机制不明、人才储备不足、临床转化应用相对滞后、基础设施平台有待加强等问题。
优化学科专业的深度和精度
全国人大代表、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表示,新技术新产业新形态新模式的产生,为广大毕业生提供更多机遇,高校需要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的深度和精度,满足企业需求。
“跟跑”“并跑”“领跑”
如何提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加速度?全国人大代表、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给出的答案是:在资源投入上“跟跑”,在校企合作上“并跑”,在抢占制高点上“领跑”。
丁奎岭解释,“跟跑”是指稳定投入的增长速度要跟上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;“并跑”,指的是深化高校与创新型企业的协作融合,发挥强耦合的双主体作用,形成产学研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;“领跑”指的是准确把握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重点,发挥指引方向的头雁作用,引领高校科技创新进程。
人工智能与新文科融合发展
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演进,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认为,构建智能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相互融合的新学科体系至关重要。为此,他建议做好人工智能与新文科的融合发展,更好服务文化强国建设。
徐坤建议,系统整合电视广播、网络媒体、文博机构、文化企业等单位资源,依托国家智能网络平台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,打造国家级“AI+新文科”实践实训平台;深化校际合作的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,打造一批示范性“智能新文科”新形态课程和新形态教材;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、世界影响的“AI+新文科”学科体系、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。
布好“先手棋”
全国政协委员、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,在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,要提前谋划全国教师资源需求情况,在教师资源配置领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为建成教育强国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布好“先手棋”。
程建平认为,我国教师供给数量总体充足,但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、区域性失衡现象依然严重。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,结构性短缺尤为明显,不仅是音体美等学科,部分地区主科教师仍有大量短缺。同时,对于人口净流入和净流出地区,对教师资源的需求也存在区域性差异。
更加重视和加强
大中小学法治教育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表示,当前,大中小学法治教育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,也存在法治教师师资力量不足、实践教育配套资源供给不充分、课堂教学效果不佳、考核评价方式科学性不足等问题。教育部门和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,加大在职法治教师的培训,培养专门的法治教育人才,统筹法治教育实践资源的建设和利用,完善法治教师激励机制,优化考核评价体系,推动大中小学法治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中国青年报(ID:zqbcyol 整理制图:张力友、实习生蒋晔珊)
中国青年报·中国青年网 出品